宁波材料所在海洋水下构筑物无损检测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5-09-04 来源:宁波材料所

  海港码头、跨海大桥、海上风电等海洋重要设施面临苛刻的海洋服役环境,尤其是水下结构面临着严重的海水腐蚀、浪流冲刷、使用荷载和材料劣化等耦合损伤,其服役状态及损伤演变规律难以及时掌握,严重制约海洋重要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员、毛飞雄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水下检测机器人系统对码头水下桩基进行了全面检测,该系统利用水下机器人平台,集成高清水下摄像头、二维前视声纳、三维成像声纳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对水下桩基、抛填海床等关键结构物的全面探测,实现了厘米级三维高清成像及缺陷分析,为施工质量控制和隐患排查提供了科技支撑。

  该水下检测机器人系统可作为海洋重要设施定期水下无损检测和探测的新型重要手段,结合结构健康监测和团队自主研发的海洋关键材料服役数据平台及寿命预测模型,将构建起“智能监/检测-数据平台-评价体系”技术闭环,实现对海洋重要设施服役全过程的状态立体感知,海量服役数据的汇聚、分析与智联,为安全预警和运维辅助决策提供深层依据,并为海洋重要设施的服役安全和寿命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该技术体系的推广将推动我国在海洋工程安全监/检测领域快速进入“智能装备+大数据”深度融合应用的新阶段。

水下检测机器人在港口现场作业

典型水下结构物高清三维成像

  

(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研院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宁波高新科技开发区甬江大道2660号 宁波新材料创新中心东区A1

© 2022 Zhejiang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2022418号

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